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减值损失的确定,以及后续支出的计量。
       ①固定资产折旧是什么?
折旧,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②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③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1)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3)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失,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其所生产的产品过时等:
             (4)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某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可能受法律或类似规定的约束。
       ④预计净残值是什么意思
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什么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⑥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为了简化核算,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⑦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哪些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影响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因此,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按复核的结果进行处理。
             (1)年限平均法的含义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2)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x100%/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月折旧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比较简便,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3)年限平均法的局限性?
             首先,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较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因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就逐渐减少。年限平均法不予考虑,明显是不合理的。其次,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将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而年限平均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当固定资产各期负荷程度相同时,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这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资产各期负荷程度不同,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时,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计提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也不相符。

             (1)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2)工作量发的优缺点
             工作量法假定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对于在使用期内工作量负担程度差异大,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均衡的固定资产而言,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的这一假定是合理的。
             但是,工作量法把有形损耗看作是引起固定资产折旧的唯一因素,由于无形损耗的客观存在,固定资产即使不使用也会发生折旧,使用工作量法难以在账面上对这种情况作出反映。
             (1)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什么意思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2)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x月折旧额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必须注意不能使用固定资产的净值降低到其预计净残值以下,即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固定资产,通常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1)年数总和法是什么意思?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2)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
             (3)年数总和法的特点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其递减的速度逐年加快,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寿命内加快得到补偿。
       ⑧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1)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
       (2)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3)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4)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人在建工程成本。
       (5)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6)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作出决定。由于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产过程、销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固定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无关,因此,企业不应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
       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复核的方法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长于一年,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如果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致使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也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